English

妙呀,妙峰山

1999-01-23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说不上是还愿,但是在1983年时候,我偶然有机会登上妙峰山金顶,从四周萧瑟野草丛中,面对几块散碎基石,我不能相信这就是享过几百年香火的碧霞元君娘娘庙遗址,更难以想象这就是中国民俗学老前辈顾颉刚等人,在1925年从书斋里奔上来的山巅,从而使得妙峰山闻名于世界。当时友人就问我道:“何不将妙峰山当年情景,整理发表一下?”答曰:“顾先生、奉宽先生他们在20年代就将资料整理出版过了。目前有景说不得,民众信仰无踪影。”回来所摄照片上,抄录唐诗为记念:

“暮从碧山下,山月随人归;却顾所来径,苑茫横翠微。”

近年听说妙峰山发达了,我觉得有必要抹去十几年前的悲凉印象,时代也有责任对中国民俗学前辈们一个交代。于是我也离开电脑键盘,乘自己还能走点路,又参进了香客们的队伍中。在现代旅行车里面,我回想当年的书生们,曾十分困难地征服这段行程,顶多是坐轿或骑毛驴。我在涧沟里所看见的石版屋、飘渺在云间的金顶、吆喝声配合涧底泉水声,仿佛当年依旧,仅是路边多出一溜汽车,推出一群群拜山者。当年书中所描述的老香会名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但是他们已不用爬山路,他们像走穴演员般有专车直达金顶。最令我不解的是,一路上听不到上下人流间使用“您虔诚!”“您带福回家!”这句流传多年的对话。前辈曾评论道:“不觉其流露一种诚朴憨直之感。”也许同今天中国人与人之间多了一道金钱栅栏有关吧?

托北师大民间文化研究所一位博士生的福,免了我们上顶门票钱,那是要一人20元的。民间活动中心收费远远超过皇家颐和园,那是由于乡长亲自挂帅金顶,依靠领导力量所至,是否所谓“精神变力量!力量变精神!”如此解释新大款们自然更能带头,争先恐后拥入灵感宫,他们全然不顾宫内布局早非原形,现代物质所槊造的现代各种神像对他们确实施放了无边的威力,在捐款处显示他们一掷千金的豪气;在娘娘所帅领的各位神仙面前,尤其在财神面前,以熟练动作执行跪拜大礼,以近年难得的真诚心态默默许一个大愿:不管是以小钱换大钱、以老婆改娇妾、以子女出国发财等等,反正神仙们是善解人意,投中国人所好的。更有带领全家老小来行礼如仪,烧了一把香又一把香,换得一张捐款证明书。真是来自五湖四海,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。不过,最声势浩大的参拜群是各种老会名义的新团体。他们准备许多天,头天半夜就起床,打脸谱穿戏衣,租车赶在早六、七点到达金顶,然后排队登记,兴奋又严肃地依次进入灵感宫小小院子中心,先由会头在香炉前展开会旗,大声宣读本会本年来拜娘娘的愿望和献礼,然后演出本会特色节目,有传统老民间歌舞,有现代迪斯科,还有中国拳棒和西式拳击等。他们的拜祭活动引来许多观众,彩衣锦簇回旋在香炉灰间,吹鼓手或录音机中发出振耳乐声,能够给娘娘神仙们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灵感。凡是在此小院子里体验过的任何人,就能够到出口处买一份5元钱或10元钱的“福”字佩在胸前下山了。

他们上山拜神仙,是说明什么?我是说不明白的,他们则是以行动代替语言。还是顾老先生在70多年前总结得好:“这是民众艺术的表现;这是民众信仰力和组织力的表现,如果你们想把中华民族从根救起的,对于这种事实无论是赞成或反对,都必须先了解了才可以走第二步啊!”妙峰山实在是妙极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